时代之问的包头答卷
深度盘活“沉睡资源” 向城市内涵式发展破题
——“三问三答”系列报道之一
(一)时代从未停止向我们发问。
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取得举世瞩目成就,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依然突出。
在这个重大的时代命题下,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是,当单纯依靠“摊大饼”式的外延式发展难以为继时,我们的内涵式发展该向何处破题?
2024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五个“必须统筹”的规律性认识,其中“必须统筹好做优增量和盘活存量的关系,全面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为解答这一问题指明了方向。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高超智慧能不能真正发挥作用,成为应答时代之问的正确答案、变成战胜前进道路上风险挑战的有力武器,关键要看能不能在基层落了地、生了根,是不是在实践中开了花、结了果。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明的方向,包头把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作为推动城市内涵式发展的重要方式,摸索出一条老工业城市有效运营存量资产、渐进性推进城市更新的思路,努力以一隅实践投石问路。

(二)包头的探索,可以追溯至2022年“五个大起底”行动,初步见效于一批工业项目,“摸着石头”走了两年后,在2025年多点开花、全面成势。
2022年9月23日,市委主要领导深入相关旗县区调研“五个大起底”行动开展情况。在听取九原工业园区闲置土地处置工作介绍时,初次提出“树牢节约集约意识”“强化精准意识”,以“盘活存量”求“发展增量”。
不久后,《内蒙古日报》刊发了一篇《九原工业园区1412亩闲置土地获得“新生”》的新闻报道。文章提到,“以往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焕发出勃勃生机,这是记者赴包头市九原工业园区采访时,在神雾包头新型电石法乙炔化工80万吨/年PE多联产示范项目工地上看到的情景。”
根据报道,神雾包头新型电石法乙炔化工80万吨/年PE多联产示范项目工地因资金短缺等原因暂停建设。为了盘活存量用地,九原区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引进了深圳市费特森新能源有限责任公司年产30万吨磷酸铁锂项目及年产6万吨锂盐项目,让原神雾地块1412亩土地获得了“新生”。
由此,包头围绕盘活处置工业闲置用地,全面梳理摸清底数,建立“一地一策”“一企一策”项目台账,创新工业用地“先租后让、租让结合、弹性出让”等供地方式,开启了一条“盘活”之路。
在这场探索中,青山区力德汽车城大片土地“活了”,晶牛浮法、晶牛微晶项目“活了”,昆都仑经济技术开发区闲置厂房也“活了”……市自然资源局数字显示,到2024年第三季度,包头在五个大起底中处置的闲置土地就有1.19万亩。
这场源于工业领域的实践,在打开包头发展空间的同时,也打开了包头内涵式发展的“脑洞”。
事实上,作为一座老工业城市,包头是在认真考量群众美好生活向往、深刻审视自身发展实际后,才下决心迎难而上,以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作为推进内涵式发展破题之举的。
从发展空间上来看,在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中,包头始终伴随土地要素保障紧张的矛盾:一方面,新上的工业项目面临往哪儿落的问题。另一方面,部分工业用地与厂房存在低效闲置的问题。
从发展阶段上来看,随着城镇化率的一路高企,包头也同国内很多城市一样,已经告别“大拆大建”模式,从由增量扩张为主转入存量更新为主的新阶段,从解决“有没有”,转向解决“好不好”。
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看,持续完善和优化城市功能,创造更适合于人民生活和工作的城市空间,体现城市的人民性,是城市的根本价值所在。
想清楚这一点后,包头把盘活闲置资源资产作为统筹发展和民生的切入点,在“盘活”的路子上步子越迈越大。
盘活的决心越来越坚定——在市委全会暨全市经济工作会议、文旅项目规划设计汇报会、城市更新工作专题会、“资源变资产”专题会等会议里,“盘活”都是重要议题。
盘活的对象越来越多——有闲置地块及其建筑物,有空置厂房、老旧村庄、停建项目、古建民居、交通枢纽、医疗院区等闲置资产,有闲置充电桩、闲置车辆等闲置物资。
盘活的用途也越来越广——有的引入了新的项目,有的变成了人气爆棚的旅游景点、综合文化空间,有的改造成了践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罪错未成年人接受专门教育的法定场所,有的正在规划建设新的商业街区、综合性医养服务机构等等。
在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包头把“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作为深化改革的一项重点任务,立下新的“flag”——今年包头将盯住百万平方米闲置房产、两万多亩批而未供土地和十个政府投资重大工程项目,“一房一策”“一地一策”“一项一策”研究处置,全面启动、批次消化。
投入工业闲置用地这个局部水域的石子,最终在文旅、社会等诸多领域激起全面回响,把全市各级干部的目光和行动引向更加务实、更加自觉地追求集约式、内涵式发展上来。

(三)摸着石头过河,谈何容易?
当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走进石榴花开主题园,在上海三千孤儿与草原母亲超越血缘的动人故事里,让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具象化时,人们不知道的是,几个月前,这里还只是一个闲置多年的饭店,大门紧闭。
当春节期间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人山人海、餐位一座难求时,人们不知道的是,这片承载着包头厚重历史文化的民居曾经被“深藏闺中”。

当2000多名包头师范学院学子在九原校区的体育馆酣畅挥洒汗水、在图书馆遨游知识海洋时,人们很难想象,他们脚下的这片土地和上面已经建成的图书馆、体育馆、两栋学生公寓已经闲置了5年。
闲置资产资源成因复杂,盘活工作牵涉千头万绪,体制机制、资金利用、开发成本、审批流程等方方面面的僵局需要打开、束缚亟待打破,非强大的政治担当、政治勇气、政治智慧难以破局。
2023年12月8日,中央第一巡回指导组深入包头市调研指导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工作汇报会召开。
在这次汇报会上,开展工业用地遗留问题专项整治,停产企业盘活重启攻坚行动被作为包头市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政绩观,打基础、利长远的一项重要举措作了汇报,得到中央指导组肯定。
包头表示,打造新增长点、新增量是推动发展,破解遗留问题,打通堵点难点也是推动发展。这是一件“难而正确”的事儿,是沉疴旧疾,是“硬骨头”,本着对城市负责、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必须强化“有解思维”,全力推动解决。

(四)做“难而正确”的事,没有担当作为的精神是不行的。
进入新时代以来,面对深化改革之“艰”、外部压力之“险”、动能转换之“难”、民生保障之“重”,亿万人民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团结一心,以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信心和勇气,在解决难题、破除障碍中开创了发展进步的新空间。
一个国家如此,一个城市也是如此。
时间来到2022年,众多复杂艰巨的任务摆在包头面前:如何贯彻落实好党的二十大精神,完成好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的“包头答卷”?如何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包头的殷切期待,落实自治区党委的重托,重振包头雄风?如何更好满足市民对这座光荣城市的新期待,让城市更有竞争力和影响力?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一个国家就展示什么样的状态;党员干部有什么样的作风,一个社会就呈现什么样的风气。
“要确立‘有解思维’,善创新、破难题、闯新路,把‘有解思维’体现在解放思想上、解题破题上、干事干成事上,用‘有解思维’这个变量创造项目、办法、空间的最大增量”。
“要强化‘有解思维’,将其贯穿各项工作之中,以系统思维研究解决问题,坚持结果导向推进工作,切实解决‘不敢干、不会干’的问题。”
2022年和2024年,包头相继开展了两场思想教育活动——“爱包头、作贡献”主题实践活动和“树立有解思维、提高工作标准、争创一流业绩”专题活动,让“有解思维”这个打着鲜明“包头烙印”的作风建设品牌深入人心。
两年间,包头广大党员干部面对矛盾敢于迎难而上,面对危机敢于挺身而出,愿挑最重的担子、能啃最硬的骨头、善接烫手的山芋,为办好一件又一件“难而正确的事”积蓄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作风保障。
青山区的力德汽车城,占地几千亩,因为权属复杂、诉讼案件众多、债权混乱,一直闲置了很多年。
2023年,市委、市政府决心向这块“硬骨头”发起攻坚,组织了工作专班,主动跳进矛盾漩涡,从源头上一项一项梳理,彻底厘清各个问题之间关系,有针对性地开展攻坚。经过一年的努力,这片土地命运迎来转折,国轩电池、纬景电站等4个工业项目迎风而起,为包头建设“中国储能之都”增添了发展动力。
9年前,随着新规划的实施,位于包头黄河边上的画匠营子村250多户村民整体搬迁,让这个古老村落日益凋敝。
依傍“黄河旅游”的自然优势,承载着包头民间艺术历史底蕴,怎能任凭岁月掩埋了它的独特魅力?
4次设计方案汇报会,10次实地调研,多次拜访会见国内知名文旅产业“操盘手”,遇到什么问题解决什么问题,在包头的努力下,昔日落寞破败的河畔村落终于蝶变为人潮熙攘的“天下黄河第一村”。
盘活打造“天下黄河第一村”、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包棉1958等文旅项目,绕不开资金投入。钱从哪里来?怎么花在刀刃上?项目的盈利点在哪里?
从规划设计到基础建设,包头把精打细算贯穿到每个环节,千方百计借助市场力量,坚持运营前置,努力用“最小投入”撬动最大收益。

在极致“性价比”的刚性约束下,包头邀请袁家村文旅集团这个企业“合伙人”作为运营主体,政府只在基础设施改造方面做了少量的投资建设。从一座难求的北梁爆肚到黄河九省小院的特色小吃,从年轻人热衷的手磨咖啡到可以体验的坦克模拟驾驶,为每个项目布局了消费业态作为运营支撑。引入故宫博物院紫禁城书画协会写生创作基地、中华文物交流协会文博书画院写生创作基地、北京靳尚谊艺术基金会青年艺术家包头驻留项目等文化资源,嵌入说不完的西口往事、纺织女工的爱情故事、“三千孤儿入内蒙”的感人细节等文化因素,塑造了项目运营的核心吸引力。更有终年不断的音乐会、脱口秀、灯光秀,成功实现了一次又一次运营引流。
有多成功呢?文旅部门统计数字显示,2025年春节假期,包头市接待游客314.30万人次,累计实现国内游客总花费21.93亿元。其中,“天下黄河第一村”、老包头走西口历史文化街区、包棉1958等热门打卡景区成为重要贡献点,见证了闲置资源转化为新兴增量的巨大潜力。
2024年末,深圳市蕾奥规划设计咨询股份有限公司发布了《中国城市运营指数报告(2024)》。这个报告已成为动态评估各地政府推动城市运营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工具。在“盘活资产”这项指标体系下,包头作为Ⅲ级城市榜上有名。

(五)眼下正是盘点一季度收获的节点。刚刚结束的全市一季度重大项目观摩总结会暨经济运行分析会上,也给盘活闲置资产资源、以存带增工作做了一个盘点,可谓开局良好。
“春风十里”主题街区迎着春风拔节向上,麓引文创综合文化空间走进人们视野,住建集团2.66万平方米闲置资产找到新的归宿。一季度,结合开展国资国企“双整双提”专项行动,包头已收回闲置资金2.22亿元、盘活房产15.9万平方米;同步处置批而未供土地5000亩,找到路径启动政府投资停滞工程项目8个。一季度,6个通过盘活闲置资产打造的文旅主题项目,一边改造一边运营,就带动综合消费近1亿元。
按照市政府工作安排,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加大力度攻坚2万亩批而未供土地、百万平方米闲置房产和22个政府投资停滞项目,预计到年底,绝大多数均可盘活。
这样的信心有据可依。包头重新组建了财政局全资国有企业正信投资有限公司,开发建设了包头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平台、公物仓、包头市资产交易平台、应收账款凭证流转平台,将全市行政事业单位闲置资产进行统一管理、科学调配、市场化运营,盘活工作更加高效顺畅。
翻开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令人振奋的盘活目标与“跟进建立减存遏增机制”同样瞩目。
当经验上升为机制,这意味着包头已经将一种为民务实的施政理念转化为指导实践的行动指南,通过系统性、稳定性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解决制约盘活存量的突出问题。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包头将有更多闲置低效资产资源被唤醒、被激活、被进行价值再造,为城市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增量新亮点新动能。

(包头市融媒体中心记者:贾慧珍)
(图片:包头市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