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特约评论员 陆玄同

曾经高高在上的“雪糕刺客”们,终于从高端神坛跌下来了。“雪糕刺客开始倒闭了”这一话题,也登上热搜,引发广泛讨论。
雪糕作为一种盛夏甜品,本该走平价路线。但一些商家花样百出,套路频现,冠以各种名头高价售出。说白了,他们卖的从来不是雪糕,而是猎奇加持下的流量。一个商品,一旦脱离其本质,成为流量的附属品,很难走得长远。如今,这戏剧性的转变,也恰恰说明,流量不过是昙花一现的泡沫,回归平价,务实起来,才是口腹生意的正确打开方式。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曾经火爆的钟薛高。2018年,凭借售价高达66元的“厄瓜多尔粉钻”雪糕,在电商平台上一天内卖出20000多支,一战成名,风头无两。此后批评质疑接踵而至,质量问题不断。而且每至夏天,就有“雪糕刺客”的话题登上热搜。及至去年,有媒体报道说曾经风靡一时的“雪糕刺客们”渐渐淡出了市场,10元以下,尤其3-5元/支的雪糕价格区间成为主流。
今年6月,媒体报道称钟薛高旗下公司多次成为被执行人,被执行总金额超8000万元。其某猫旗舰店虽然仍在营业,但商品陈列大幅缩减,仅有少量单品在售,发货周期预计达10天。其实去年的时候,钟薛高创始人在直播中表示,因为资金、成本的问题,钟薛高减了很多仓。曾经风光无限的钟薛高,如今经营惨淡。
短短几年时间,这些曾经站在高端神坛的雪糕品牌,为何会遭遇如此困境?归根结底,是流量泡沫的破灭。起初,这些品牌凭借独特的卖点、高端的定位和强大的营销手段,吸引了大量消费者的关注,营造出一种高端、奢华的品牌形象,在市场上迅速积累了流量。但若没有对产品本身品质和性价比的专注,随着消费者逐渐回归理性,这些流量泡沫注定破裂。
雪糕从来是吃的,不是用来炒的。从一开始,这些“雪糕刺客”们就打错了算盘,他们认为高价等于高端。但事实不是如此,所谓的“高端”是品牌溢价,消费者很大程度上承担的并不是产品本身的价值。一旦这种承受换不来高品质体验,甚至屡屡出现质量问题,愤怒和失望在所难免。回过头看,不管是“风光无限”的茅台冰激凌,从每盒66元被迫加入临期10元一盒、买一送一等促销活动,还是同样曾以高端形象著称的哈根达斯,加入9.9元赛道,限时9.9元起享指定咖啡,都说明了这种信任已被破坏。
雪糕市场,从来不是一家独大的。当消费者发现有更多性价比高的产品可供选择时,自然会抛弃那些价格虚高的品牌。在这种情况下,曾经的高端品牌不得不放下身段,通过降价、打折等方式来吸引消费者,从高端神坛走向了“地摊货”的境地,而曾经高昂的营销成本和扩张成本,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从整个市场看,“雪糕刺客”的跌落也是一种好事,既给行业敲响了警钟,唯有扎扎实实做产品才能行稳致远,也让消费者得以更加理性地去选择那些更有品质和性价比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