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甘快看】全力打好抗旱保供“组合拳” 守护群众用水生命线——甘肃省各地多措并举做好抗旱保供水工作

时间:2025-05-21 19:32:00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今年以来,甘肃省气温偏高,降水明显偏少。目前,庆阳、定西、平凉大部及白银、天水、陇南部分地区气象干旱达中到重度以上。中央气象台5月16日发布的气象干旱黄色预警信息显示,甘肃东部庆阳、平凉等地特旱。

黄河白银市靖远县城段。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摄

根据旱情发展态势,省水利厅指导8个市州31个县区启动了干旱防御应急响应。省水利厅于5月13日针对武威、白银、定西、平凉、庆阳5市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水利部于5月15日、黄委于5月14日分别对我省启动了干旱防御Ⅳ级应急响应。

我省各地牢固树立抗大旱、抗久旱、救大灾思想,压实工作责任,落实抗旱措施,全力开展抗旱保供水各项工作,最大程度减少旱灾风险和损失。

5月以来,庆阳市指导县(区)动员群众积极采取自救措施,自筹资金510万元,投入机电井28眼、运水车26辆,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93公顷,解决饮水困难人口4.2万人。依据旱情发展趋势,逐步制定应急保供措施,全面启动抗旱应急水源工程,采取场窖储水、分时分片供水等方式,减轻水源保障压力。

崇信县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开展节水灌溉技术培训。崇信县水务局提供

平凉市按照“先生活、后生产”用水原则,各县(市、区)发布节约用水公告,限制高耗水行业用水,突出抓好节约用水、统筹安排各业用水;针对水库实际蓄水受汛限水位控制的实际,做好水库、淤地坝等工程的联合调度,协调引洮二期工程调水220万立方米,采取淤地坝泄水补水、水库视情多方蓄水等方式,尽可能增加可用水量,启用应急备用水源25处、封存的机电井16处,日增加供水3300立方米。

天水市指导各县区实施农村饮水“周报告”制度,实时掌握水源动态和用水需求。科学调度水资源,优化供水方案,确保重点区域群众饮水安全,同时畅通农村供水监督服务电话,密切关注群众饮水诉求,如遇临时性饮水困难,及时启动应急供水预案,确保人畜饮水安全。

陇南市政府落实150万元市级财政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受旱县区开展抗旱工作。市防汛抗旱指挥部及时召开汛期气候趋势预测及气象灾害风险形势分析会议,市、县区农业农村、气象、水务等部门联合会商研判,以抗旱保供水为前提,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旱情排查。对受旱比较严重的县区增加人工降雨,适时开展人工降雨作业,千方百计应对旱情灾害,力争损失降到最低。

定西市临洮县农作物得到及时有效的灌溉。临洮县水务局提供

定西市第一时间组织相关县区、科室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水厂水库等实地调研、全面掌握全市旱情分布及发展趋势,详细摸排饮水安全和灌区灌溉风险。积极衔接省引洮公司加强对安定、通渭、陇西引洮水资源的科学配置,积极争取引洮河道抗旱农业用水水量,合理管理和高效利用现有水资源,确保抗旱、灌溉及供水的稳定。

嘉峪关市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对耕地面积、作物种植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全面摸底调查,依据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结合种植面积科学下达配水计划,严格执行配水方案,确保在规定时间内足量完成灌溉任务。同时,建立“日监测、周调度”工作机制,通过实时监测天气变化、土壤墒情数据,结合作物生长周期与长势,动态分析研判用水需求,灵活调整灌溉时间节点与水量分配,实现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在保障农作物生长用水需求的同时,提高灌溉用水效率,促进农业节水增效。

面对旱情,省水利厅全力开展抗旱保供水各项工作,紧急下达黄河流域预留应急耗水量1.12亿立方米,其中黄河干流0.72亿立方米,通过景电工程向白银市、武威市供水;大通河0.4亿立方米,通过引大工程向兰州市供水。同时,省水利厅紧急向黄委申请2025年度抗旱应急水量(含河湖生态应急补水)4亿立方米,通过景电、引大、引洮、盐环定等工程调水供水,有效缓解旱情,保障人民群众生活、生产用水。

引洮一期榆中县供水工程南坡湾水库。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张燕茹 摄

截至目前,景电、引大、引洮三大骨干工程累计调水2.45亿立方米(景电1.21亿立方米、引大7059万立方米、引洮5326万立方米)。

此外,全省各水利部门累计投入人员1.45万人、应急机井149眼、泵站101处、运水车320辆等,千方百计保障人饮安全。目前,群众生活用水基本保障,未发生系统性、大面积、长时间断水现象。

省水利厅将进一步加强旱情监测,重点关注偏远山区、民族地区、供水末端等特殊区域和“三类对象”等特殊群体,及时掌握工程运行状况和群众用水情况。指导景电、引大、引洮等骨干工程加大供水调水力度,在保障覆盖区供水的同时,将尽可能向水库、调蓄水池等“水盆子”多引多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