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气象台不敢报40℃?“抱冬瓜睡觉”可以消暑降温?这些传闻靠谱吗

时间:2025-07-11 08:15:00

7月9日,在永州市道县清塘镇小塘村大江源,游客在戏水纳凉。组图/通讯员蒋克青

永州市道县清塘镇小塘村大江源,游客正在玩水。

气象台不敢报40℃?

并非如此,历史上曾预报过

本报记者张沁长沙报道

近期,湖南高温天气持续,有不少网友留言反映“已经这么热了,为什么天气预报不敢报40℃”?

气象台真的不敢预报40℃吗?近日,湖南省气象服务中心官方账号发布一则长视频,介绍此事。

真相:如果达到40℃,该预报就会预报

全球气象部门预报的气温是指大气气温,并不是气象台不预报40℃,是确实百叶箱测量的气温没有超过40℃。如果达到40℃,该预报就会预报。

但40℃以上的大气气温,仍是小概率事件。以长沙马坡岭国家气象观测站数据为例,2022年为1961年有气象记录以来长沙最热的一年,高温日数达61天,其中超过40℃的天数有3天,仅占全年高温日数的4.91%。

大家在户外感受到的温度,不是单一的大气气温,是被环境加热过的温度,例如暴晒一天的汽车,车内温度可达40℃至50℃;裸露在阳光下的水泥地温,可达50℃至60℃;电动单车皮质坐垫经过暴晒可达60℃至70℃。

标准:全球气象观测预报需统一标准

有网友调侃,测量气温用的百叶箱为什么不放空调房,那不是预报气温更低吗?这就是气象数据监测标准化的问题了。

为什么要标准化?气象数据标准化的底层逻辑是天气系统的无国界性,大气环流、海洋环流等跨国界,需要全球数据拼接,才能完成追踪和预测,就像是拼图游戏,若是各国标准不同,让你用多种不同的拼图,拼成一幅完整的图画,这谁又能做得到呢?因此,全球气温等气象要素观测预报需要统一标准。

夏日炎炎,大家总抱怨气象部门又在压数据,然而真相却是,气温达到39℃以上又不到40℃,气象部门是最想预报40℃的。然而事实却是,科学的严谨性,绝对不允许这样做。

脑洞:气象观测数据各自为报会怎样

让我们打开脑洞想象一下,如果全球气象观测数据各自为报,将出现什么样的现象呢?

以下剧情为脑洞想象:

第一阶段,仅要1~3天,航空与航海大瘫痪。A国用距离地面2米的风速数据,B国坚持10米标准,那么同一架飞机在跨境飞行时,收到的气象数据不同,是否有气流震荡,是否有高空风暴,飞机只能靠猜。跨洋航线上,如果各国气温气压标准不一,那么台风等天气系统将无法预测,有可能A国监测到的是超强台风,B国仅是普通风暴。气象数据监测标准瓦解,仅要1~3天,航空、跨洋航线可能面临全面停摆。

第二阶段,3~6个月,全球粮食供应链崩溃,气候数据割据。A国用摄氏度为标准,B国用华氏度标准,有可能出现A国预报高温,B国预报无高温。这样将导致国际粮农组织无法协调预警,类似2024年巴西因误判干旱,导致大豆减产30%。上游国用自制雨量标准,将正常降雨宣传干旱,通过建坝、节流等手段,限制下游国家用水,跨境水源争夺开始。

第三阶段,1~2年,自然灾害无法预测,预报混乱,经济崩溃,人类健康出现巨大隐患。加勒比岛国按世界气象组织标准测得飓风时速250km/h,请求国际援助,但邻国用老旧风杯仪显示仅180km/h,拒绝开放避难通道,结果大家可以想象。某国用城市中心水泥地为标准,测量气温,预报气温超50℃+,政府连续启动最高级别高温应急,电力、水力等能源造成上千亿损失,经济逐渐崩溃。某国在高海拔山顶测量气温,气温不到30℃,实际百叶箱已达38℃,气象部门未发布高温预警,政府未启动高温应急,单日热射病死亡超标,人类健康开始出现巨大隐患。

第四阶段,5~10年,气候战争与文明倒退,气象数据殖民。强国垄断气象卫星数据和气象监测数据定价权,如1GB气象数据兑换10吨原油,小国沦为气候盲区,非洲因无法获取统一干旱预警,爆发水源战争,再现卢旺达式屠杀,气候科学湮灭。南极臭氧洞因各国紫外线标准不同,从2000万平方公里的空洞,到“被消失”。

以上皆为想象,其目的是想告诉大家,气象部门从不压数据,测到多少就是多少。天气系统的无国界性和科学的严谨性,决不允许篡改气象数据,在数据的经纬线上,编制人类命运气象标准化,本质是将地球转化为可计算的命运共同体,从瓦里关山之巅的大气本底观测站,到永暑礁百叶箱,再到瑞士达沃斯物理气象观星台,人类在用同一把尺子,丈量风的轨迹、雨的重量、热的刻度。

“抱冬瓜睡觉”可以消暑降温?

医生:有一定作用,但不适用于所有人群

本报长沙讯 要问最近菜市场什么蔬菜最火,无疑是冬瓜了。

近日,我国出现今年来最强高温过程,不少网友购入整个冬瓜,清洗后交给孩子或自己抱着用来消暑。据说抱冬瓜可以有效防暑降温,还称冬瓜保质期长,价格不贵,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

有网友表示“我小时候抱过”“怎么又流行了”,但也有很多人有疑问:外面热成这样,一根冬瓜真能管用?

其实,抱冬瓜睡觉这种方法在古代就已出现。古诗《夏夜抱瓜眠》记载“暑夜难安寝,冬瓜抱入怀。清凉盈陋室,好梦自徐来”,直接描绘了古人抱冬瓜纳凉助眠的场景。

对此,湖南省中医院(湖南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治未病中心主任熊暑霖介绍,冬瓜含水量高达95%以上,当人体接触冬瓜时,它能快速吸收体表热量。不仅如此,从中医角度出发,冬瓜皮作为一种中药材,还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与作用。

但抱着冬瓜消暑,并不适用于所有人群,特别是脾胃虚寒、阳虚体质人群以及体质偏弱的老人、儿童等。熊暑霖建议,这类人群在使用冬瓜消暑时,可以用薄棉布或薄纱布包裹间接接触。同时,有些冬瓜表皮会有一些小刺,可能对皮肤敏感人群带来伤害,在使用冬瓜时可提前清洗干净,用小刀刮掉毛刺。

来源:潇湘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