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十大重点

时间:2025-07-02 14:42:00

作者:张奥平 经济学家、新质未来研究院院长

十大重点:

1.中央财经委员会发挥制定经济工作重大方针作用。会议既研究事关根本和长远的重大问题,也直面当下、回应关切。经常在前进的关键节点上,提出重要主张,作出及时部署;

3.对于市场主体而言,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重点为破除“内卷式”竞争及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4.“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六大工作方针之首,凸显其重要性;

5.此次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涉及行业范围将更加广泛,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如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

6.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工作抓手为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市场主体需重点关注强化标准引领,两新工作(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所制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是重中之重;

7.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除规范企业行为外,也需规范政府行为,重点为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及规范地方招商引资;

8.对外贸型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并非短期一时一刻的“避风港”,而是布局国内大市场、培育自主品牌的关键机遇;

9.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将进一步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10.海洋经济重点产业方向为海上风电,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海运业。

7月1日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研究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等问题。此次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时隔一年四个月再次披露会议通稿,对市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破除“内卷式”竞争,推动内外贸一体化

在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部分,会议明确了“五统一、一开放”的基本要求,即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市场基础设施、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统一要素资源市场,持续扩大对内对外开放。并制定了以下六大工作方针:

1、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

2、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加强对中标结果的公平性审查;

3、规范地方招商引资,加强招商引资信息披露;

4、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

5、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健全有利于市场统一的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6、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完善高质量发展考核体系和干部政绩考核评价体系。

首先,六大工作方针中的前三项皆是针对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提出,因其是做强国内大循环、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内卷式”恶性竞争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危害可简单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对企业部门而言,资源、要素无效投入,利润大幅下降,抑制创新活力。第二,对居民部门而言,因企业利润大幅下降,则居民工资水平降低,从而抑制消费。此外“内卷式”竞争一大特征为价格战,居民消费一大特征则是买涨不买跌,最终形成“居民消费下降—企业更剧烈的价格战—居民消费再度下降”的恶性循环。第三,对地方政府部门而言,“内卷式”恶性竞争会使得政府税收锐减,抑制政府投资。

六大工作方针中“要聚焦重点难点,依法依规治理企业低价无序竞争,引导企业提升产品品质,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排序第一,凸显其重要性。

自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综合整治“内卷式”竞争工作以来,推动落后产能有序退出已在不断加力。

笔者认为,2015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时隔十年后将再次全面开启,一大重点则为产业端的有进有退、有保有压。区别于2015年针对钢铁、煤炭、水泥等重点行业,此次去产能(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涉及行业范围将更加广泛,既有传统行业,也有新兴行业,如锂电、光伏、新能源汽车等。

此次推动落后低效产能退出的工作抓手则为2月10日国常会所提出的优化产业布局、强化标准引领、推进整合重组。其中,优化产业布局是针对地方政府部门,推进整合重组是重点针对央国企,而强化标准引领则是重点针对民营企业。

对市场主体而言,去产能并不可怕,长期“内卷式”恶性竞争,劣币驱逐良币才可怕。数据显示,2015年启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后,钢铁行业利润率由2015年的0.9%,到2016年回升至2.9%,2017年达到5.3%;煤炭行业利润率由2015的1.7%,到2016年回升至5.2%,2017年达到11.9%。

笔者建议,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需重点关注近年发布的国家及行业标准,主动对标标准实现设备更新与产品升级。据工信部官网,仅5月份就有4项强制性国家标准、7项推荐性国家标准、79项行业标准正在征求意见。在各类标准中,两新工作(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所制修订的294项国家标准是重中之重。

破除“内卷式”恶性竞争除规范企业行为外,也需规范政府行为,会议强调“规范政府采购和招标投标”“规范地方招商引资”与“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

其次,会议强调“着力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培育一批内外贸优质企业”。笔者认为,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与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是互为支撑的关系。如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建立统一的市场基础制度(公平竞争、市场准入等)可为内外贸一体化提供制度保障,而内外贸一体化又可倒逼国内规则对标国际规则升级,提升市场制度竞争力。

笔者认为,后续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发展,畅通出口转内销路径将有更多增量政策落地。对外贸型企业,尤其是代加工外贸型企业而言,出口转内销并非短期一时一刻的“避风港”,而是布局国内大市场、培育自主品牌的关键机遇。

最后,会议强调,“持续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后续工作将重点落实在“财税体制、统计核算制度和信用体系”。

二、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

在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部分,会议明确了“五个注重”,即更加注重创新驱动,更加注重高效协同,更加注重产业更新,更加注重人海和谐,更加注重合作共赢。并制定了以下六大工作方针:

1、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鼓励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发展海洋经济。

2、要提高海洋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强化海洋战略科技力量,培育发展海洋科技领军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3、要做强做优做大海洋产业,推动海上风电规范有序建设,发展现代化远洋捕捞,发展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打造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推动海运业高质量发展。

4、要加强海湾经济发展规划研究,有序推进沿海港口群优化整合。

5、要加强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接续实施重点海域综合治理,积极推进海域分层立体利用,探索开展海洋碳汇核算。

6、要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加强全球海洋科研调查、防灾减灾、蓝色经济合作。

海洋经济是近年国家战略驱动的确定性市场机遇方向。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海洋经济总量首次突破10万亿元,达10.54万亿元,同比增长5.9%。

对市场主体而言,六大工作方针中的前两项明确将进一步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海洋经济,第三大工作方针则明确了重点产业方向为海上风电,现代化远洋捕捞,海洋生物医药、生物制品,海洋特色文化和旅游目的地,海运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