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美国行动是“一次性搞定”?

时间:2025-07-03 14:29:00

克里夫·库普坎曾在美国国务院主管伊朗事务,深度参与核谈判与政策制定,拥有超过二十年的中东战略研究经验,是美国智库界少数直接与伊朗高级官员有过接触的非政府专家。



克里夫·库普坎现任国际知名政治风险分析机构——美国欧亚集团的主席。该集团每年发布的风险评估报告,常被各国政府和跨国企业引用,用于判断重大冲突和全球局势,被视为政策制定的重要参考。



克里夫·库普坎:特朗普靠“被低估” 成就他的政治生涯



记者 倪晓雯:

如您所说,美国一开始并不希望战争发生,但特朗普还是迅速决定加入以色列。他为何如此迅速地作出这一决定?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特朗普向来青睐赢家。现在发生的很多事情都与特朗普的性格有关。我认为以色列的行动令他深受震撼,甚至可以说叹服。他和他的幕僚鲁比奥,一个极端反伊朗的鹰派,我觉得他们看到了押注胜利者的机会。于是他改变了主意,这对特朗普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态度转变。有趣的是,尽管特朗普选择站在内塔尼亚胡一边,美军甚至攻击了福尔多这个高度加固的核设施,但据我在中国访问期间获取的可靠消息,美伊外交接触却即将重启。所以我认为特朗普在两国间左右逢源的外交手腕相当高明,这确实是出色的外交策略。令人惊讶的是,人们总是低估特朗普。而恰恰是这种"被低估",成就了他的政治生涯。


克里夫·库普坎:为保政权 哈梅内伊选择克制反击“暂时性妥协”



记者 倪晓雯:

伊朗袭击卡塔尔美军基地时展现出惊人的克制,未造成人员伤亡。您研究伊朗问题多年,如何看待这种报复性行动?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伊朗没有什么好的选择。如果伊朗升级战争,特朗普可能会推翻伊朗政权。哈梅内伊是个现实主义者,这些年来他的行事风格更像基辛格,而非一个冲动的伊斯兰激进分子。他是一位出色的外交家。我认为他清楚,唯一的选项就是留得青山在,方能来日再战。所以他不仅仅攻击了卡塔尔的美军基地,还提前通知了美方袭击即将发生。这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暂时性的妥协”。


克里夫·库普坎:伊核计划仍未“清零” 400公斤高丰度浓缩铀去向成谜



记者:倪晓雯

关于伊朗核计划,目前情况仍不明朗——特朗普最初宣称已彻底摧毁整个核计划,但随后美国国防部的情报报告显示,可能仅使其进度延迟了数月。根据现有信息,您认为此次打击实际造成的破坏程度究竟有多大?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还有另一份报告。在国防情报局发布报告之后,国家情报总监发布了一份声明,称“造成了严重破坏”。但我在华盛顿认识的一些比我更了解情况的人认为,如果你往一座山上投下12枚钻地炸弹——即使目标不是山体——离心机也会因震动太大而受损。这种震动太强了。离心机以极高的速度运转,非常脆弱。所以我信任的那些消息源认为,震动过强,福尔多核设施很可能已经被摧毁了。不过,这只是问题的开始。


未来一段时间会持续被关注的是那400公斤丰度为60%的浓缩铀,而我们根本不知道它在哪儿。


我认为我们可以确定的是,它不在福尔多,不在伊斯法罕,也不在纳坦兹。我们完全不知道它去哪了。其次,伊朗有没有转移离心机?是否有秘密的离心机设施?这些我们都不得而知。必须承认,伊朗人非常精明——他们极其聪明,他们并没有放弃所有的筹码。核问题远未结束。


“核弹头”时间表延后?克里夫·库普坎:伊朗仍缺关键设施



记者 倪晓雯:

您曾经说过,伊朗有能力在6个月内制造出核弹头。如今形势有何变化?是否意味着这个时间表将被推迟数年?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6到12个月只是理论时间。要真正制造出能装载到导弹的核弹头绝非易事。将铀浓缩至90%相对简单,但要完成金属加工、制成半球形构件并组装成弹头却很难,这是门精密的艺术。据我所知,伊朗方面实际表态是需要至少两到三年时间。他们需要可以将现有的固态材料转化为金属形态的设施,但他们目前缺乏这样的设施。他们需要新建一个大型厂房,而这很难实现。


克里夫·库普坎:特朗普“一击即止”相当高明


记者 倪晓雯:

尽管实际打击效果存疑,但美国似乎意在施压伊朗重返谈判桌,同时避免局势升级——而目前事态确实正朝此方向发展。在您看来,这能否算作特朗普的外交胜利?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是的,这对特朗普而言确实是一场胜利——他这步棋走得相当高明。虽然他在其他政治议题上搞得一团糟,但这次应对确实非常好。我认为他的高明之处在于:若非美国介入战争,以色列必将持续轰炸伊朗,造成更多人员伤亡。内塔尼亚胡不把伊朗核计划彻底打垮绝不会罢休。因此,特朗普的干预实际上缩短了暴力冲突的周期。


克里夫·库普坎:伊核计划已嵌入其政权核心结构


记者 倪晓雯:

目前局势仍充满变数——尤其是伊朗的后续行动方向。据媒体报道,美国正通过秘密渠道推动与伊朗谈判。一些媒体获得的草案显示,美方愿作出某些让步,包括协助伊朗获取200至300亿美元资金用于发展民用核计划,或解除部分制裁。但底线很明确:绝不允许伊朗拥有任何核武器。您认为伊朗会接受这样的条件吗?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美国的底线是绝不允许伊朗进行铀浓缩。我认为伊朗不会接受这份协议。核计划是伊朗政府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核技术的进步关乎伊朗伊斯兰共和国的政权合法性,它已经深深嵌入了他们的体制与国家结构中。我认识伊朗外长阿拉格奇,以前我们关系还挺熟。他是个很聪明的人,也喜欢西方,是那种典型的伊朗技术官僚,但他对核计划极为执着。所以我认为我们还远未脱离险境。


记者 倪晓雯:

既然伊朗不会接受停止铀浓缩是核心分歧,那么谈判将如何推进?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不会有进展。但我的观点是:未来我们将目睹以武力手段实现的“防扩散”。换言之,未来我们将看到的不是国际原子能机构的核查人员,而是以色列时不时对疑似核设施发动空袭。在我看来,这种混乱局面还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


克里夫·库普坎:

伊朗只有在被允许保留某种形式的国内铀浓缩活动时,才可能考虑推进协议


记者 倪晓雯:

但如果伊朗真的要恢复谈判,您认为在什么情况下它才会重新考虑回到谈判桌?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我认为双方立场毫无交集。伊朗只有在被允许保留某种形式的国内铀浓缩活动时,才可能考虑推进协议。我研究这些问题已经25年了,有很多关于设立国际铀浓缩联盟的构想,但核心矛盾在于:这类联盟要么设在伊朗境内,要么设在伊朗境外。若在伊朗境内,各国担心伊朗会驱逐合作伙伴转而造核弹;若在伊朗境外,伊朗又断然不会接受。这方面已经有太多想法了。我只是觉得目前没有解决办法。有些难题本就是无解的。


克里夫·库普坎:伊朗的政权存续优于其核计划


记者 倪晓雯:

伊朗在当前局势下的主要战略目标是什么?是为了确保能够进行铀浓缩活动,还是为了保住政权?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保住政权,同时进行铀浓缩,然后保留核计划,但首要任务是保住政权,其次才是核计划。如果哈梅内伊必须在政权与核计划之间做出选择,他会放弃核计划。核计划深深植根于伊朗人的思想中,而非仅仅是进行铀浓缩,所以他还是有一些回旋余地的。如果政权真的受到威胁,他们甚至同意不进行铀浓缩。


克里夫·库普坎:特朗普不会动用地面部队 只会采取一次性打击


记者 倪晓雯:

在您看来,伊朗核计划问题似乎已无真正谈判的可能。既然谈判陷入僵局,您认为接下来事态将如何发展?美国会考虑向伊朗派遣地面部队吗?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不会。特朗普不会动用地面部队。我认为美国会考虑再次发动空袭,摧毁那些山体掩蔽下的核设施——这些目标对以色列来说难度太大。据我所知,伊朗已无其他核设施。美国只会采取一次性打击。特朗普有着庞大的政治基本盘,他本就不热衷军事行动,此次事件已惹恼其支持者,我不认为他还想再继续下去。


但以色列绝不会善罢甘休。在我看来,伊朗问题的模板就是黎巴嫩模式——双方虽达成停火协议却都未完全遵守,局势始终混沌不清。如今以色列正频繁不断对黎巴嫩境内目标进行打击,以确保北部边境安全。我认为伊朗的情况也会如此发展


克里夫·库普坎:以色列或采取多线作战 全面战争风险上升


记者 倪晓雯:

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表示,现在是击败哈马斯的“窗口期”。您认为以色列接下来的行动重点将是伊朗、哈马斯,还是北部边境?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三者皆是。加沙地带的哈马斯战事是一场悲剧,因为我认为以色列自始至终都缺乏明确目标、终极规划和战略构想。这场冲突将长期持续,加沙最终将形成以色列事实上的管治。黎巴嫩方面,随着真主党恢复力量,局势也会起起伏伏。我认为以色列将对伊朗采取同样的“定期打击”策略。以军会承受压力,但他们已经证明自己具备这种多线作战能力。


记者 倪晓雯:

那内塔尼亚胡这么做,仅仅是为了避免坐牢吗?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特朗普的盘算、内塔尼亚胡的谋划、哈梅内伊的考量——我无从窥探他们的真实意图。我认为这曾是个因素,但正如我们对话伊始所言,内塔尼亚胡整个政治生涯都将伊朗视为死敌,我认为此次对伊开战绝非出于国内政治需要。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就在他发动攻击前,旨在推翻他的不信任动议已经失败或者说被搁置了。所以他根本无需为国内政局而开战。答案是否定的。


记者 倪晓雯:

因此,全面战争的风险似乎相当之高。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全面战争的风险确实很高。我认为以色列采取持续、孤立、零星军事行动的风险更高,几乎接近100%。但我认为伊朗目前太过虚弱,且未来五年内都无力支撑一场持久战。伊朗已经意识到自己的军力并不像他们原以为的那么强。伊朗根本打不起一场战争。


克里夫·库普坎:无论沙利文如何宣称 中东远未迎来和平曙光



记者 倪晓雯: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您认为这是否可能成为实现和平的契机——让以色列真正改变中东的力量平衡?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以色列已经改变了中东的力量平衡。我认为分析人士现在才开始意识到这一点。经此一役,中东各国将对以色列心生畏惧。以色列本就不是个受欢迎的国家,如今它需要花费数年时间改善其在联合国及国际关系体系中的形象。这些事件对以色列也有负面影响:据我所知,特朗普上任时曾想促成沙特承认以色列,但这个计划现在基本泡汤了——鉴于以色列对伊朗,特别是在加沙的所作所为,沙特已不可能这样做了。所以情况很复杂。无论沙利文如何宣称,中东远未迎来和平曙光。


记者 倪晓雯:

我们现在看到的是一个更加虚弱的伊朗,一个更趋强硬的以色列,以及一片更加混乱的局势


美国欧亚集团主席 克里夫·库普坎:

是的,很不幸!



制片人:王志江

编导:杨若涵

编辑:杨若涵